mola很懒

到隔壁岛国散散步(三十一)


西本愿寺很大气,据说是京都最大的寺院;西本愿寺很有价值,它作为京都的一部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;西本愿寺很棒,它对外免费开放。套用一位姑娘带我们去扬州高旻寺说的话,他们CEO执意寺院免费对外开放。我以为寺庙也应该是免去门票一说的,改为自愿的香火钱不是更有意义么?

寺庙更应该作为精神家园存在,若是有求才来的所谓临时抱佛脚,那么必定会毫不大意地买高香行大礼。信仰者,就应该会在初一十五成佛成道日,虔心诵经做法事。对他们来说收费就更加无所谓了,做义工也好,做功课悟道也好,都是成就自我也帮助他人,所付出的又岂是金钱能够衡量。至于游客,过路人,若是因为门票而拒绝入内,实在遗憾,可是这样的遗憾三秒钟后就被遗忘。与其拒之门外不如开门迎客,谁都不能预料到下一刻会发生什么,也无法想象游玩后带来的收获有多大。没有强加于个人的信仰,单纯地“这个还蛮有意思的”,凭着好奇心、兴趣去“探索”一个未知的世界又何尝不可。


 

西本愿寺的阿弥陀堂和御影堂需要脱鞋才能进入,殿堂外是木质地板,却不同二条城中的二之丸御殿那般吱吱作响。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天冷的缘故,殿堂的门都紧闭着,若不是看到有人拉开移门进去还会误以为里面正举行法会,拒绝入内。殿堂整齐地内铺就着草席,最醒目处供奉着佛像。越靠近佛像,越会不由自主地放缓、放轻自己的行动,因为正有人跪坐着,或沉思冥想或喃喃自语。身在庙堂中,又好像游离于世外。纵然在任何地方,只要心静没有杂念,都能打坐省自身,却偏偏到了这儿,到了佛像前,才顿觉神界的法力,似乎一刻万年,好像现在的我又不仅仅是我。

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,至少我认真去思考的时候,想到的永远是负面的、消极的事物。尽管大多数时候,我的外在表现会很积极,因为一个人的不痛快分享后是两个人的不爽。但是,只有在具有宗教意味的场地,我会“伪装”出另一个头脑,一个截然相反,完全是向往美好,抒发自己努力目标的假我。不断向各路神仙祈祷,我想怎样怎样,我要怎样怎样,我希望怎样怎样。也对,谁会到寺院里去说些不吉利的话,谁会想要被赐予考验,除此之外,我更害怕言灵。

我总把自己的状况当个性,却不知道这是共性,总把自己的问题想得有多复杂,却不懂去简化,总觉得自己是个矛盾体,没办法权衡利弊做抉择。尽管大多数时候会想气场决定运势,打了狗血一样地乐观;但有时候又阴暗地不得了,见不得别人好,活得像个蘑菇在潮湿不见光的地方画圈圈。我时常在想,与其说我没有信仰,不如说我缺少倾诉的途径。自言自语还是难度太大了,寺庙也好教堂也罢,佛也好耶稣也罢,都是我能坦露心声的地方,没想过得到什么回答,就是要碎碎念。






回过头来看西本愿寺的教义,他说“获得‘信心’后——即感悟到从本愿的力用,使我们醒觉领受阿弥陀如来的慈悲后——我们便会活在称名念佛的生命之旅,于命终之时往生净土,直至成佛,然后立即回入此幻化婆娑,引度众生走上正觉之道”。说实话,我没能很理解这样的话语,甚至会很肤浅地认为这种话说地太普遍太空虚,反而没有普度众生的意义了。就想低谷的时候会拒绝一切心灵鸡汤,认为那都是个P。可是只要有一线可能转好的机遇,谁会愿意错过,都是拼了命地要抓住。看到这些正能量就算吐槽,就算否定,至少还是个回应,至少还没麻木到极点,兴许我还有救。


评论
热度(18)
©mola很懒 | Powered by LOFTER

爱旅游爱看电影,走出去就不想回来,待太久又不想动。Mola就是懒,除了远行就是宅。纠结的活像一个天秤座却是货真价实的摩羯座,活着活着也习惯了。
搜狐自媒体:Mola在路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