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la很懒

老底子豪宅扎堆的巷子——杭州方谷园


说到方谷园,地道的杭州人也不知所道何处,但是说到钱学森,全世界的中国人都会不禁赞许。百年前,他出生在方谷园2号;旧时,这条巷子居住着江南富贾,这里的院子被装点地美丽艳人。来这条巷子探探“落地毛”的旧宅,够胆量来住住父辈们口中的“招待所”,追忆下红色革命烙下的印迹,接受一番爱国主义教育,我想这就是杭州人口口相传的自豪。

白墙上的“红色记忆”,暗示着这巷子和革命的关系,这个巷子的骄傲。

胡宅,民国时期实业家胡迪生家族的聚居处,坐北朝南的五进院落,面积全余平方米,放在任何时代,都是豪宅。

红色记忆中,和我最有关联的一处,庆幸我还在共青团的年龄。

紧邻的又一处花园别墅,此处风水一定不错。


终究想窥见下别墅内部,奈何巷子仅两米宽,目之所及不过一隅,已无往日风光。

这户人家有些“深居”,门口的藤蔓植物开始复苏,曾经的主人是不是在盛夏时节于此乘凉。

“红色巨塔”(←误),我更喜欢浙医二院的另一个名字——杭州广济医院,它像红色一样温暖。


走过半条巷子,回首马市街,不过百米距离,小巷子大历史。


巷子里居然还有招待所?


招待所居然还照常营业。


check in的中文是什么?那些年,住店要登记。


如果不是左边的日历写着2015年,会不会觉得我拿老照片来唬人?


招待所也有大厅,排排坐也能吃饭饭。


这张告示写于我六岁那年。


在外有床有顶就能过夜,住院家属的落脚点,听说要60元一晚。


有些斑驳的墙壁,电线横着走,这里可以洗菜做饭。


这是我见过最小的小卖部,自动贩卖机的雏形?


有些昏暗的过道,这还是大早上的效果


消防措施落实的很到位嘛,别小看了招待所


招待所总共四楼,这是编号最大的一间房。


从楼顶看紧邻的院子天井,那个年代宅在家,只能看到这一方天。


空中花园,老底子洋房最受欢迎的就是顶楼和底楼,获赠私家花园。


左手浙一右手浙二,老底子的距离特别长吗?


围栏怕是已禁不住倚靠。


围栏怕是已禁不住倚靠。


招待所的庭院还暗藏玄机,这里曾经有座寺庙吗?


牌子那么多,该怎么介绍?恩,方谷园3号。


闪闪的红星,照耀着我大中华的版图。



一师风潮,当年高中母校有这样一块石刻,上书这四个大字。曾见到有人指着说,“一帆风顺”,也算美好的愿望。(杭高图片来自网络)


接下来是钱学森故居的参观。


我不认识上面四个字,但我看懂了下述的一位科学家的伟大。


修缮前后的钱学森故居大门对比照,我更偏爱左边的风格,但是要长存就得翻新。


那时候没有十年美国签证,那时候的留学生是真骄子。

麻省理工的硕士学位证书,加州理工的博士学位证书,美帝终究给不了情感。


是不是很好奇留言册里都写了什么?


我想这位参观者应该不姓“福”,但愿有更多人能来这里参观。


别怕是蜡像,再现了中共杭州小组在皮市巷3号的成立。


接头暗号在哪里?下悬的白色纸片上有写,好奇的话就亲自去看看吧。


外墙的古朴建筑样式,在提醒我,这是一个故居。

杭州以前被称为临安,又唤作钱塘,我觉得这两个都比杭州更动人。


天井的一处石雕,三句话、四个人。

庭院中的一株植物,我以为那是竹子,可竹子上萌发的是什么?也许是生命。


顶部红色的带状装饰是否寓意着,城市发展的新篇章,我总希望自己的家乡更美好。


“钱学森旧居”,立于老人家百年诞辰之际。


旧居门口的老地砖,“联通”和“钱”吗?我觉得右边很像一只鼎呢,是么?


方谷园2号,科学家诞生的墙门,原来我的出生地和伟人那么近。

  TIPS

  地点:马市街浙二医院眼科中心向北走约十米,不到公交车站的第一个巷子

  价格:故居、纪念馆免费,招待所60元一晚。

  交通:公交车到浙二医院、浙一医院、马市街均可

  住宿:解放路、庆春路沿线

  锦囊:1、开馆时间:周二至周六,上午9:00-11:30,下午2:00-5:00。

             2、巷子较窄,注意避让自行车、电瓶车。

评论(7)
热度(5)
©mola很懒 | Powered by LOFTER

爱旅游爱看电影,走出去就不想回来,待太久又不想动。Mola就是懒,除了远行就是宅。纠结的活像一个天秤座却是货真价实的摩羯座,活着活着也习惯了。
搜狐自媒体:Mola在路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