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la很懒

忘记了读书

母上说我小时候特别爱看书,别的小孩子儿童节都要买新衣服去游乐园,我就几本书打发过去了。不知道什么时候忘记了读书这回事儿,不夸张地说高中以后就没正经地看过书了,整个大学除了教科书大概就是同人文。有段时间央儿热播《陆小凤》倒是狂补了一阵古龙,那会儿真是上课看翘课看,蹲在图书馆不出来的。

都说我们是读图的一代,对文字的耐心度非常差,宁愿电视电影动画片看到天昏地暗两眼昏花也懒得看书。我也是干过一天看一季美剧的壮举,那真是看到后来偏头疼,一被刺激就想跟你说沙滩之子。的确,看图接受到的信息量会很有效率,一本20万字的书籍起码得看个一星期,但是这故事要是用电影来演绎两小时妥妥的。所以我认为高强度高压力的生活状态下,看剧既能放松娱乐又能无心插柳地涨知识何乐而不为。但是,文字吧,它给了我们最大的想象空间。你想吧,作者在传递给你他的脑洞的时候,你还只是直接跟作者亲密接触;这要是改编成电视剧电影了,你们中间还隔着编剧导演演员等等第三者第四者第五者,这传递过程总归会有点变味儿,会被强加于本不应该存在的框架。结果就是,大家都认为UFO、外星人就应该长那样儿。

我也是在大家都积极考注会的时候,伪装成自己不是闲人才开始在桌上摊开一本书。就这么个机缘巧合,假装自己文艺中年刷了下豆瓣,看到《罗马人的故事》被推荐在首页。一狠心买了一整套十五本来充门面,没想读起来还挺流畅的,作者确实是在用讲故事的形式讲历史又不仅仅是历史,常常会一打开书就欲罢不能的感觉。并且读纸质书的感觉还是要优于电子书的,尤其是当很多细节需要回顾先前读过的内容,我认为翻纸来得更方便快捷。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我又入手了《饭祷爱》的原版小说,虽然电影跟中文小说的电子版都已看过一遍。当时强烈的离职情绪也是促使我去看这本书的直接原因,后来和同学聊起,没想到她离职的那段时间看的也是这本书。那么还在好好工作的朋友们可以暂时远离下这书,指不定会挑逗你走上折腾的生活,这算题外话了。

就这样的契机,我慢慢找回了读书的感觉,坦白说初识阶段拿着本书走是有点zhuangbility的成分在里面,后来嘛被人说矫情,但是渐渐地成功安利了周围不少朋友一起来看书。我觉得这样挺好的,虽然阅读是一个人就能搞定的事,但是有人交流会督促自己把这个读书持续下去。再说了,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,我们交流下就每人有俩了是吧,萧伯纳老早就说过了的嘛。

当然了,读书说到底还是为了丰富下知识,各种方面各种意义上的知识。那么有时候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也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,但正是网络的便捷程度让我们忘却了记忆,反正什么东西网上都能找到,还去记他干嘛。这个利弊很多人很早就讨论过了,我就想说一点自己的看法。我认为记在自己脑子里的东西是有联想效果的,临时想到要用再上网搜,只能获得知识点,没法儿把他结合成面。

昨天有朋友推荐我去看罗振宇的脱口秀节目《罗辑思维》,我直觉这人的阅读量太强大了,这也是支撑他独到观点,能把一个话题讲生动了的资本。并且,我挺佩服这人的语速和不间断侃侃而谈的能力,都说语速和人的思维速度是成正比的,那他大脑一定是台不停歇高速运转的机器。他自诩自己是个读书人,既然你们都百般忙碌没时间看书,那他就来给大家讲自个儿阅读的书,我有点被刺激到,有野心要把他提到的书单扫一遍。上一次有这种想法还是看动画片《Psycho-pass》的时候,有观众罗列了槙岛圣护的书单,只是那会儿再也没有然后了。

现在反正我也是个自由人了,在还没有明确下一步该干什么的时候,那就读读书吧,把早前借口没时间看的书拿来看看。作者得花了多大的气力努力精力写成一本书啊,我们就现成地阅读下还要嫌累嫌烦吗?尤其是自己再写了游记后,更加体会到写书人的不易,几十万字可是拿生命在书写啊。人家花了10年写就的书,我们也许10天就能看完,那就读读吧。好像儿时对书的热情又被唤醒了,还是那个配方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,就算是个失业者也要做个有文化的失业者。


评论(11)
热度(48)
©mola很懒 | Powered by LOFTER

爱旅游爱看电影,走出去就不想回来,待太久又不想动。Mola就是懒,除了远行就是宅。纠结的活像一个天秤座却是货真价实的摩羯座,活着活着也习惯了。
搜狐自媒体:Mola在路上